十年有约,三年守候

王可起落不变初心不改捐“髓”救命

作者:淮南市红十字会来源:淮南市红十字会2024-03-14 17:34:56

    比自己年龄小近20岁、重了近90斤,体重有可能还会增加;3年前配型成功莫名其妙突然终止杳无音信,3年后又重启生命求援急需捐献造血干细胞。面对一个千里之外陌生病人这样的求助,你会答应吗?

    “等了这么久,好不容易配上的,虽然上次没捐成,但我一直坚持锻炼,心里还在等着,患者也反反复复拖了那么长时间,活着真不容易,我不救他,他就没有希望了,我得捐,毕竟是救人一命的大事!”

    这是安徽省第599例、淮南市第6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王可坚定的选择。这也是迄今安徽省造血干细胞者中患者体重比捐献者超出最大的一例,全国也极为罕见。

热血青年坚持献血十余载生命守候整十年

    1982年出生的王可从2012年20岁开始就参加无偿献血,一年两次雷打不动,迄今坚持了12年未中断,还多次参加应急献血,目前已献全血20次,献血量8000ml,荣获了2020年至2021年全国无偿献血银奖,目前献血已达到了金奖标准。他说,这十几年坚持献血的经历证明了献血利人利己,也正因此,他才坚定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像一些传言损害健康,而是更有意义。

    提起捐献造血干细胞,王可说他并不陌生,可十年前献血还不知道捐献造血干细胞怎么留样。2014年6月,王可和爱人一起到献血屋献血,正巧市红十字会安排暑期大学生红十字志愿者在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动员,对造血干细胞捐献早已知晓的王可没有犹豫,留下捐献血样,埋下了生命的种子。

起落不变坚守心中的执念

    时间悄然过去了7年半。2021年11月,忙碌中的王可突然接到了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其血样与外省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征询其是否愿意继续捐献。王可依然没有犹豫,当即答应。此后,他无论工作再忙都抽出时间按时做好高分辨率采样检测和体检。因长期工作、生活不规律等原因,王可的血压居高不下。为了能符合捐献条件,顺利捐献,原本不愿吃药降压的王可体检后次日就用了降压药,热情好客喜欢和朋友喝酒欢聚的他也只得忍痛割爱——戒酒,尘封许久的自行车也搬出来重新跨上,坚持每天锻炼,饮食不拘小节的他也被迫“挑食”,还得每天测量两次血压。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王可体重减了十几斤,血压也降下来了,维持在正常的水平,符合了捐献条件。一切准备完毕,就等着捐献通知了。可患者却没有了消息,王可也多次催问,因按照中华骨髓库管理相关规定,供患双方信息双盲保密,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也无法得到患者的具体情况。后来才在中华骨髓库系统平台上查询到一点信息,只显示“患者终止”四个字。虽然他知道配型成功的几率本就很低,即使配型成功,到实现捐献也还有不平坦的爱的路途要走。但这样莫名其妙的终止,王可不免有点失落和遗憾,猜测着患者会不会没有等到这幸运的一天呢?本来这段生命的缘分也就到此为止。而王可心中不甘,总是还怀着美好的希望:那个00后的小伙子还这么年轻,不能,也不会就这样走完了人生,只要可能,我一定给他延续美好的青春生命。王可依然默默地坚守捐献体检以来养成的好习惯,每天坚持锻炼、健身、戒烟、戒酒、生活规律,保存良好的身体状态,假如患者还在,假如有朝一日还真的需要自己捐献,就不会体检卡关,很快能完成捐献。

    不知是上天安排好的生命奇缘,还是王可的坚守打动了上天,2024年2月,淮南市红十字会又突然接到了还是那位患者重启请求王可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通知。而此时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患者目前体重超过了王可体重的近90斤,而且可能到捐献时这个重量还会增加,这是目前安徽省所有捐献者还没有遇到的,这就意味着王可的捐献量可能是极限,采集时间也会延长许多。而王可的年龄也比患者长了近20岁,体重、年龄的巨大悬殊,捐献者会不会顾虑,会不会放弃,其家人会不会反对,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心里也没底,但这必须如实向捐献者告知,尊重其意愿和选择。

    “我考虑好了,既然叫我捐献就应该是安全的,家里人虽然也担心但都支持,患者能拖这么久挺过来,不容易,起起落落反反复复,我俩还是有缘,只要不影响我的生命安全,我得去捐。我要不捐,这个小伙子就没救了,多可惜,救人一命是最大的事,这次希望能成功。”

    尽管工作十分繁忙,但王可还是婉言谢绝了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登门拜访和交流,自己来到了红十字会当面表明态度和心意。

    体检顺利通过,捐献通知很快下达了。王可做好了一切准备。

小区“管家”平凡中的不平凡

    王可是淮南民生新城物业公司的一名项目经理,身兼多个物业项目,又兼下属公司党支部书记,工作十分繁忙。尤其是这几年持续的新冠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小区物业可谓任务艰巨,这个“管家”大大小小的事务可真是不好干。但王可的表现可谓可圈可点。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作为物业管理人员和党员,还是社区志愿服务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带头者。他穿上防护服,背上消毒桶,满小区环境消杀;日夜把守门岗,严查严防;栋栋户户、楼上楼下向居民宣传;核酸采样,维持秩序、录入信息……社区防疫稍稳定后,听说儿子所在的学校缺少核酸检测志愿者,王可又马不停蹄主动报名参战。复工复产时他又被派到最难防控的农贸市场。为了确保市民放心买菜等基本生活,他每天起早摸黑,安排全面消杀、入口严守、摊位宣传、严查严管。他负责的片区工作没有出现一点问题。

    王可也因为抗疫中的优秀表现和出色的工作,连年被所在街道、社区授予“优秀志愿者”,还与儿子一道获得学校的表彰。

    创建文明城市,小区也是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和最难啃的骨头。王可所负责的小区属于征地安置房,小区违章搭建、毁绿种菜、乱停乱放等不文明现象曾十分严重,小区内的小吃街也是脏乱差,还曾被媒体曝光点名批评。创建工作可谓任务艰巨,困难重重。王可协助社区想尽办法,不厌其烦挨家挨户宣传动员,得到居民认可支持,组织居民行动起来开展创建志愿服务,提升居民参与度,小区逐步形成了“人人知晓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一面多方寻求支持,加大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小区垃圾桶多了,下水通了,路灯亮了,停车线划了,休闲设施有了……尤其是美食街,王可遍访商户,听取意见,寻求支持,进行改造提升,如今大变模样,大门美观别致、商铺整齐划一、停车规范有序,变成了真正的“美”食街。原来的反面典型,成了样板工程,在连年的文明城市创建检查中,王可负责的小区、农贸市场等,从未失分。

一心只为捐献救命

    其实王可捐献的这段时间正赶上淮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关键阶段,也是王可最忙、最难请假的时段。赴捐当天上午,原本定好的出发时间几经更改,直到忙完了一拨又一拨的事情才动身。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十分着急,也很是担心王可捐献后能否休息,会不会影响身体恢复。

    “我回来肯定一天也休不了,这节骨眼上让我休息,我在家也待不住,回来我即使不能做太多的工作,在办公室干干杂事,接下电话,在小区里溜溜巡查,也放心些。你们不要担心,我会处理好。什么也没有救命要紧!只要捐献成功就行了,其他都不是事!”。

    3月8日下午,王可赶到了安徽省立医院入住准备。

    因为患者体重超出王可太多,王可注射的动员剂的量就会加大,注射第三针后王可出现了难受的反应,腰酸腰痛睡不着觉,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反复叮嘱,难受就找医护人员处理,可护士给他送了药,他却担心吃药会影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质量而没有吃。他说咬咬牙能挺过去就挺几天,值得,就这一关,保障患者接受最好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尽快康复最重要。

    临行前听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交代希望捐献志愿者能给患者写封鼓励信随着捐献的造血干细胞一并带给患者,给患者加油鼓劲更有利于患者康复,因动员剂反应坐卧不安的王可坚持坐下来认认真真地给患者写信,信中满满都是热情洋溢的鼓励和情真意切的安慰与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只字不提自己的付出和难受。

    捐献前晚,考虑到次日王可可能会比一般捐献者超长和超量的采集捐献,放心不下的市红十字会的负责人再次给他打电话安慰,王可却故意平静淡然地反过来安慰:“放心吧,我没事,不紧张,肯定会顺利成功!明天见,看我的状态吧!”

    3月13日王可经过了5个多小时漫长的采集,捐献了   360毫升造血干细胞,完成他坚守10年爱的执念。

    采集期间,因长时间不能动,王可两支胳膊麻木僵硬,腰腿酸胀,而他一直保存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大家谈笑风生。他风趣地说,虽然浑身很是难受,但今天是喜事,一个生命在春天里重生,我们都应该高兴,笑对生命,笑对美好的春天,祝福患者重获新生,也祝福自己捐献成功。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