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命与生命相遇

“中外骨髓捐受者相见欢”大型公益活动侧记

来源:中国红十字报2013-10-09 18:51:34
 





林文洁伸出双手,拥抱张颖(左一)阿炳/摄 

    ■  杨振宇   郝如一

    9月26日下午,在中国红十字会和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组织的“中外骨髓捐受者相见欢”活动上,11对跨越地域、跨越种族、跨越国界的“髓缘人”——骨髓捐献志愿者和被他们挽救了生命的血液病患者,在江苏省苏州市文化艺术中心上演了一幕幕“当生命融入生命”的“情景剧”,让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感动不已。

许铮:阳光照耀的地方,有我许铮

    “我叫张生荣,生命的‘生’,光荣的‘荣’。”

    来自江苏淮安的医务工作者张生荣,是2005年加入中华骨髓库的首批志愿者。喜欢下棋的他,回想起自己“角色反串”的经历,不禁感慨万千地说:“人生也像下棋,谁都不知道老天会在什么时候‘将你一军’。”

    是的,命运的确和他开了个非同寻常的玩笑。2011年冬天,张生荣接到与北京一位15岁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的电话,激动不已。可是,满心期待着为病孩捐髓的他在接受捐前体检后,却被告知也患了白血病!他说,“当时就傻了。”化验单在他手中几乎被揉碎。

    就在张生荣陷入无助和绝望中时,中华骨髓库传来好消息:河北省邯郸市一名大一女生和他配型相合。寒假期间这位名叫许铮的姑娘瞒着父母,悄悄地去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张生荣因此喜获重生。

    活动现场,当许铮出现在张生荣面前时,早就盼望和救命恩人见面的他张开双臂迎了上去。因为激动,张生荣的妻子声音都变得颤抖,她深深鞠躬道:“我代表……全家人……谢谢你,非常……感谢!”

    许铮听说张生荣是第一批骨髓捐献志愿者后,对他说,我相信上天不会为难好心人,只是和你开了一个玩笑。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彩虹,我相信你以后会越来越好。

    她送给张生荣一块平安牌,上面写着:祝愿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流星划过的刹那我许下愿望,默默地祈祷:月光洒向地球的时候,有我的祝福;阳光照耀的地方,有我许铮。

吴发兰: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

    “我的理想很简单,只希望有个健康和睦的家庭。”然而,42岁的李檥琳的这个愿望却一再被病魔无情击碎。

    李檥琳来自香港,2000年,29岁的她被确诊为淋巴癌晚期。前夫因承受不了陪伴照顾她的压力,离她而去。历经磨难之后,李檥琳迎来了第二次婚姻。

    2002年,她再次病倒。绝望中,她对丈夫说:“如果你觉得压力太大的话,你可以走。”深爱她的丈夫动情地说:“我们要牵着手,一起走下去。”

    2010年,正当李檥琳想领养一个小孩时,再次被查出癌症复发。

    然而,就在这时,上天赐给了她一份特殊的“礼物”,让她的生命花朵又一次绽放。

    这份礼物是江西省新余市一位叫吴发兰的女子送给她的。2008年,一个平常的休息天,一个偶然的念头,吴发兰带着女儿逛街时参加了无偿献血,并加入中华骨髓库。“为了给我女儿做个榜样,因为她胆子太小了。”吴发兰说。这位足道馆的普通技师真的没有想到,自己这个微不足道的举动,后来竟然挽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托起了另一位女子的“母亲梦”,成全了一个完整的家庭。

    2011年3月16日,她接到了中华骨髓库江西分库的电话:与一位香港病人初配相合。但吴发兰捐髓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妈妈不愿意让我去,甚至以死相逼,老公也不太理解”。

    吴发兰的手机关了三天,她通过网络查阅资料,睡不好觉,满脑子都是这个问题——捐还是不捐?

     “必须去捐,不然我会后悔一辈子!”三天后,吴发兰做通了丈夫的工作,带着女儿来到北京道培医院。走之前,她告诉妈妈“我们出去旅游”。

    对吴发兰来说,这是一次特殊的“旅行”。2011年7月20日,吴发兰捐出200多毫升造血干细胞,挽救了李檥琳的生命,成为江西省首例为境外同胞捐髓的志愿者。

    “没有想到我今天还能健健康康站在这里,这么大的生命礼物,我怎么收受得起……”见到吴发兰那一刻,李檥琳数度哽咽,她儿子十分懂事地走到吴发兰面前叫了声“干妈”。吴发兰流着泪激动地说:“从此,我们就是一家人!我也多了个儿子。

张文驰:救人比高考更紧迫

    2012年3月21日,距高考还有77天。

    湖北襄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图书馆前人山人海,师生们在为一名男生送行。他即将前往北京,参加另一场以生命命题的“高考”。

    这是张文驰第二次高考,他已经通过了南方航空公司招飞初检。只要他的高考分数达到二本线,极有可能成为一名民航飞行员,圆自己的“飞天梦”。

    “救人比高考更紧迫。”为了挽救一名4岁白血病男孩的生命,正在冲刺高考的他毅然决定前往海军总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如果因为自己备考而耽误患者生命,我会后悔一辈子。”

    当年高考,张文驰考出了540分,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他在现实和人生的高考中,都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感谢你的捐献,挽救了我的孩子,挽救了我们的家。”活动现场,康复了的白血病男孩吴维添的妈妈见到“救命恩人”激动不已。腼腆可爱的吴维添蹦上去搂着张文驰的脖子,深情而又调皮地亲了他一大口,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任志丽:你的健康最重要

    9月2日,是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中开学的第一天。对于17岁的于嘉良来说,这一天具有特殊意义,这是他重获生命后新的学习生涯的起点。帮助他战胜病魔的,是山西姑娘任志丽。

    2010年,于嘉良患上白血病,中华骨髓库为他找到了合适的配型。然而,捐髓志愿者在第一天注射动员剂后,却突然“撂挑子了”。此时,于嘉良已经进了净化舱,前期为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而使用的药物一大半已经注入他的体内。“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得到外援造血干细胞,他的生命就有危险。”医生说,“现在必须立即寻找新的供者。”

    2011年5月的一天深夜,正在北京攻读博士学位的任志丽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中华骨髓库的工作人员向她讲述了于嘉良的遭遇,希望她能捐髓。她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虽然她的体重离规定标准还有点距离。

    “现在有请任志丽!”主持人话音刚落,泪花涟涟的任志丽走上台来,深情拥抱了于嘉良和他的妈妈杨秋英。她说,还没走到台前,就对背景短片中介绍的这对母子的遭遇蛮是同情,已经哭了两回。

    “过去从没想到,只是简单的一个行动,却能将一个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听到任志丽朴实的话语,杨秋英紧紧攥着她的手,激动得不知如何表达深深的感激。

    “生命中有很多机缘巧合,”任志丽说,“突然发现我跟于嘉良长得还蛮像的!”

    任志丽送给于嘉良的礼物是一个篮球,她对这个弟弟说:“不好意思啊,才知道你爱打羽毛球,我带来的却是篮球,但是无论如何,你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这时,主持人在旁插话问任志丽:“听说您有孩子了?是捐髓后还是捐髓前生的?”任志丽答道:“捐髓后。”主持人说:“这充分说明捐髓不影响健康不影响怀孕和生育啊!”

    中华骨髓库管理中心主任洪俊岭现场接受采访时,以此为例分析了悔捐对病人造成的严重后果,要求努力控制“反悔率”和“流失率”,否则将动摇捐髓事业的根基。

张颖:这是我应该做的

    13岁的林文洁从意大利威尼斯远道而来,只为与给她第二次生命的上海大姐姐张颖相见。捐髓期间,张颖刚结婚不久,为了挽救林文洁的生命,她毅然决定推迟怀孕。

    台上,张颖、林文洁和文洁的妈妈紧紧拥抱。面对张颖,林文洁在说出一声“谢谢您”后,便泣不成声。

    文洁的妈妈说,自从1985年去意大利后,这是她28年来的第一次也是文洁第一次回到祖国。女儿的“重生”让她万分感谢中华骨髓库,万分感谢捐髓者张颖。她说:“如果没有您,文洁就不会有现在的生命、现在的生活,是您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的温暖,在绝望中看到希望。”

    “这是我应该做的。”张颖说。她把亲手折的99只千纸鹤送给了林文洁,希望文洁身体健康,开心快乐。

    一幕幕生命与生命的相遇,让在场很多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