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 如何培育“谣言抗体”

来源:安徽日报2013-11-01 17:29:55
继“秦火火”“立二拆四”后,知名“网络爆料人”周禄宝因编造谣言涉嫌敲诈勒索被批捕。谣言终会被攻破、造谣者终将受严惩,但如何铲除谣言赖以滋生、扩散的土壤,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网络时代 如何培育“谣言抗体”
      公安部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造谣专项行动正在升温。网络名人“秦火火”“立二拆四”,“网络爆料人”周禄宝等,或因编造谣言抹黑他人,或因利用网络知名度敲诈勒索被依法逮捕。网络造谣被侦破,造谣者被查处,表明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若置法律于不顾,则必将受到严惩。网络空间需要不断净化,根治网络谣言,难的不是将始作俑者绳之以法,而是让人们从一系列事件中汲取教训,从而培育“谣言抗体”。

  网络谣言泛滥的背后,往往是理性精神的缺失。很多时候,谣言本身是捕风捉影、经不起推敲甚至漏洞百出,可为何仍有人轻易上当、让造谣者轻易得手?究其原因,固然是谣言的内容在现实中或多或少存在影子,一经抛出便引发合理想象,而相关部门又没有及时全面地澄清;更为关键的是,人们在围观、转发之时,没有了冷静观察、独立思考,无疑又给谣言插上了翅膀、装上了扩音器。试想,在面对一些未经证实的信息时,能够静下心来分析其逻辑、推论其因果,一些似是而非的谣言就难自圆其说,一些肆意编造的信息将不攻自破;在转发之前,能够花几分钟时间探求事实真相、搜寻权威信息,一些谎言包装的“事实”就会露馅,一些猜测翻转成的“存在”就会破产。反之,理性一旦缺位,头脑不会冷静,思考很难深入,研判难以科学,谣言更会乘虚而入。从“日本地震、碘盐防核”到“滴血食物、传播病毒”,探寻一些谣言的前世今生,不难发现盲目轻信、缺乏理性探求正是谣言得以滋生蔓延的温床。

  理性精神缺位使得谣言得以泛滥,而责任意识缺乏又使谣言肆虐没有了最后的防波堤。与那些不明就里、缺乏理性研判而产生、扩散的“无心之谣”相比,有些人心里可能已经意识到一些信息是纯属个人编造、以讹传讹。但由于这种意识比较模糊且事不关己,乍一闪现又轻忽飘过,因此没当一回事,更没考虑严重后果。殊不知,网络有极强的放大效应,传播一条不经意的谣言,不但可能会破坏公序良俗,还可能触犯法律;网络有极大的开放性,转发一条未经证实的信息,不但可能无意中成了谣言传播的推手,还会给当事人带来二次伤害。如果能够充分意识到这些,具备基本的责任担当,相信在转发之前就会如履薄冰、三思而行,那些没有事实依据、尚未经过证实的信息,自然就不会成为“诈弹”;一些谣言受害人也不会因此而承受更多的伤害。然而,不少人往往在事后才明白这一道理,可覆水难收、悔之晚矣,可惜、可叹!

  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当然不是坏事,但也意味着谣言制造起来更容易、扩散得更快,消极影响也更大。一条微博可能引起股市震荡,一个小道消息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即便是看似不经意的“风起于青苹之末”,也可能波涌浪卷、摧林折木,带来破坏性后果。因此,无论是粉丝千万的“大V”,还是孤芳自赏的“小V”,抑或是默默无闻的普通网民,当我们欣喜于畅快表达时,应该意识到要为自己的话语承担相应的责任;当我们感叹于网络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巨大力量时,应该意识到理性不能有一时遗忘!正因为如此,今年8月份,无论是网络名人社会责任论坛,还是中国互联网大会,与会者纷纷倡议全体网民共同坚守“七条底线”,不造谣、不传谣,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激发网络正能量,受到公众好评。据统计,我国网民接近6亿,网络空间已是名副其实的“第二空间”,网络舆论更是影响现实社会的“第二舆论场”。网络谣言泛滥、横行,必将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危害社会诚信。还网络空间一片净土,已是势在必行。这,既需要健全法制、加大打击力度,“惩治其已形”,更需要涵养理性精神、责任意识,培育“谣言抗体”,防患于未然。(张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