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虽好 莫贪杯

调查显示,拼酒、劝酒与逢迎吹嘘等三大酒桌恶习最令人反感

2013-11-19 15:37:21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历史传说中不乏与酒有关的佳话。但当下的酒桌上却有很多不良风气,入此局者深受其害,却又难以脱身。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09441人进行的一项显示,35.7%的受访者每月要参加三个及三个以上的酒局,84.0%的人直言反感当下酒桌文化,82.1%的受访者感觉会喝酒已经成为现在许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受访者中,90后占28.9%,80后占46.1%,70后占15.4%。

每月要参加多个酒局

    李亮在某国企做项目经理助理,经常跟随领导到各地下属子公司谈工作。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已连续三天参加了三个酒局。李亮说,近来公司接待费用已经下降了三分之二,但是在餐桌上,喝酒仍然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环节。“上学时和同学一起喝酒,感觉自己酒量很好,工作后才发现根本应付不过来。”

    李亮说,子公司有自己的利益,在项目上需要和总公司讨价还价,有时他们想要的降价幅度很大。饭桌上,大家喝点酒,可以半开玩笑地谈,还可以反复商量,即使被回绝,也不伤面子。

    赵先生是河北省某县的一名基层干部。他说,虽然上级三令五申禁止公务接待喝酒,但他们接待上级仍少不了要摆酒席。“其实很多人不愿意喝酒,但是不摆宴席又担心上级有意见。”

    在喝酒的频率上,20.1%的受访者每月要参加一到两个酒局,35.7%的受访者每月要参加三个及三个以上酒局,几乎不参加酒局的受访者占26.8%,从不喝酒的受访者仅占11.0%。

    37.4%的受访者喝酒是身不由己;29.9%的受访者认为喝酒是为了活跃气氛,打开话题;13.7%的受访者认为喝酒是为了联络感情;10.5%的受访者认为喝酒是为不好启齿的话做铺垫;5.7%的受访者认为喝酒是为了表达诚意。

    《小酒桌》《酒杯里的中国》作者李冬认为,中国人喝酒,有传统文化的因素的影响。在古代,喝酒是隆重场合的一项活动,是祭祀文化的一部分。另外,中国人喝酒一些情况下包含个人情绪,酒桌经常被当作表达或发泄情绪的场所。“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的酒杯里还包含了感情和面子,这让喝酒变得复杂很多。”

多数受访者反感酒桌文化

    80后向华是一名工程设计师,他坦言自己不太能喝酒,对酒桌应酬也不在行。“和朋友一起吃饭时,大部分人都喝得情绪高涨,我常常因为融不进去感到不知所措。” 向华说,大家私下聊天时,有很多朋友一边表示自己不喜欢酒桌的气氛,一边又会嘲笑不善于酒桌应酬的人,这让他很反感。

    “其实,不少人对于喝酒的态度很矛盾——喝酒应酬伤身又伤神,自己不愿意参加;但如果朋友摆酒不请自己,又感觉不被重视;自己不敬别人酒,担心显得不尊重别人;不接受别人敬酒,又怕驳了对方面子。”赵先生说,因为喝酒,他患上胆囊炎,之后尽量避免喝酒。别人敬酒有时推辞不过,他只能喝一杯。但接下来就更难推辞其他人的敬酒,无奈之下只好牺牲健康成全情面。

    调查中,84.0%受访者直言反感当下酒桌文化,其中74.9%受访者表示非常反感。

    具体而言,受访者眼中三大酒桌不良习气分别是:劝酒(31.2%)、拼酒(22.8%)与逢迎吹嘘(13.5%)。其他不良习气还包括:炮制不必要的酒桌潜规则(9.9%)、以酒桌表现精明作为评价别人的标准(8.8%)、借酒劲肆意发泄个人情绪(7.2%)、追求高价酒(4.2%)等。

    “酒桌上的行为常常被看做礼仪和个人性情的体现。但有的人摆酒喝酒动机不良,敬酒劝酒目的不纯,让中国酒桌呈现出世俗化、功利化的倾向。”李冬认为,酒文化里存在一些糟粕:通过酒桌审视别人,把喝酒不豪爽与办事、交朋友不实在划等号,借此强行劝酒;酒桌上,把情面、私交与公事混在一起,借敬酒增加他人心理负担;公务接待喝酒常常都有利益关系,与“官本位”的价值观密切相连。

会喝酒已成职场必备素质

    调查显示,82.1%的受访者感觉会喝酒已经成为现在许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由于经常去外地出差,李亮对于各地喝酒的规矩礼仪颇为了解。“在山东,一般情况下,接待方代表和我们的代表都要分别先敬在座者三杯酒,然后每个人要跟在座的人逐一敬酒。”他抱怨,如果一桌有十人,至少要敬两圈,大约半斤酒就下肚了。李亮说,他一喝酒就脸红,却被看做是能喝酒的标准,更常常成为别人劝自己喝酒的理由。

    “喝酒脸红的人过量饮酒所受的伤害更大。”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科乔岩博士说,酒精进入人体后,首先要变成乙醛,然后再变成乙酸,最后乙酸参与代谢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才能排出体外。“研究发现,喝酒脸红的人是因为身体中缺乏将乙醛变为乙酸的酶。而乙醛在身体内蓄积危害比乙酸更大。所以喝酒脸红是身体对不能饮酒者的一种警告。研究还发现,喝酒与早老性痴呆也有密切联系,一些癌症的发生也与经常酗酒有关。”

    乔岩建议,从不饮酒的人最好不要饮酒,经常喝酒的人则要注意适量。男性每天饮酒量不超过2份饮酒量,女性每天饮酒量不超过1份饮酒量(1份饮酒量相当于355ml啤酒,150ml葡萄酒或是45ml40度烈酒)。

    赵先生说,公务接待不喝酒,对于大多数基层干部来说是一种解脱。不过,他参加了当地的一个文艺社团,社友们偶尔也会摆酒聚一聚。“在这种酒桌上,酒只是一个助兴的工具,兴致来了,抿一口就可以,不能喝也不勉强。这才是聚会的乐趣。”

    在李冬看来,酒桌文化和酒文化不能划等号。中国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也喝爱酒,并借着醉意写下了千古佳句,所以喝酒不是原罪。要想驱逐酒桌上的世俗、功利之风,就要在酒桌上拾起文明、礼仪和理智。尤其是国家公务人员,在喝酒的问题上要特别注意。(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