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满满 情浓浓

淮南市红十字志愿者暑期回访帮扶受助贫困小学生

作者:淮南市红十字会来源:淮南市红十字会2015-07-24 16:32:56

   “文具、课外书、衣服、粮油、还有助学金,这是爱心叔叔阿姨送给你的礼物,希望这个暑假过得开心。”  7月22日,在淮南市凤台县尚塘乡朱庙村9岁的金昊阳家里,市红十字会十几名志愿者和工作人员辗转找来,将满满的礼物和捐款送到小昊阳手中。孩子被这突然到访的一群有熟悉有陌生的客人怔住了,既惊喜又腼腆地不知所措。这是淮南市红十字会组织的志愿者暑期回访帮扶曾资助的农村贫困小学生的活动。

    今年春节淮南市红十字会博爱送万家活动中,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带领志愿者来到凤台县尚塘乡、朱马店镇等资助贫困小学生,有的孩子父母双亡,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父母重病家里负债累累,有的长期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有的孤零零独自生活,十分艰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暑期到了,许多大、中学生加入红十字志愿者的队伍,希望能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一些新志愿者根本没有去过农村、更不了解留守儿童和特殊家庭、贫困家庭孩子的生活情况,为了让更多的志愿者了解、帮助农村贫困小学生,给孩子们暑期带去欢乐和温馨,淮南市红十字会组织志愿者对部分特殊贫困孩子上门回访、看望和进一步帮扶,更希望有志愿者长期结对子帮扶,能够改变孩子的命运。

    当天,天气闷热,冒着高温酷暑,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以及爱妃玛丽摄影淮南店的爱心员工们一起一路打听、辗转一百多公里对分散在尚塘乡、朱马店镇7个村的10余个特殊困难家庭的孩子一一上门看望,送去4000元捐款和粮油、学习用品、课外书籍、衣服等,和孩子们交流,走访孩子的家长或亲戚、老师,安慰鼓励孩子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好好生活学习。贫困孩子家大都没有联系电话,只能一村一户去找,有的孩子不在家,大家便顶着酷暑守在家门口一直等到见上孩子一面。

    走进朱马店镇西街社区10岁的方宝玉家,大家震惊了,宝玉父亲去世,母亲改嫁,16岁的姐姐辍学外出打工1年多,只有小宝玉一人独自生活一年多了,孩子饥一顿饱一顿、生一顿冷一顿地艰难度日,十分孤独,家里乱糟糟的,孩子全身上下脏兮兮的。大家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拿起带来的新衣服给孩子试穿,打开送给他的课外书陪着孩子读起来,希望用这短暂有限的陪伴能给带给孩子带去一点温暖和安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还一遍遍嘱咐孩子注意安全,不要玩水。

    朱马店镇庙湾村11岁的桑雨媛,几年前外出打工的父母双双溺水身亡,雨媛和14岁的姐姐、9岁的弟弟跟着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生活,家徒四壁,但三个孩子学习十分努力,年迈的爷爷奶奶看到红十字人又来帮助急忙双双下跪感谢,被志愿者扶起,大家分头安慰鼓励老人和孩子,表示会一直关注帮助下去。

    尚塘乡龙庙村15岁的孙一桂和12岁的妹妹孙一梦因长期营养不良个头明显比同龄的孩子矮了许多,孩子奶奶和妈妈均智障,父亲为了养家糊口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只有78岁患有严重慢性病的爷爷力不从心地照顾全家,春节来时个头矮小但懂事乐观的小一桂和瘦弱的妹妹给大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次红十字工作人员特意为兄妹俩准备了一大包适合的新衣服,还有他们希望得到的课外书和文具,一桂小大人似得跟大家握手交流、谈他的生活学习和理想。志愿者莹莹折下自己手上戴的一个珍贵的纪念品“转运珠”给一桂带上,希望孩子能有好运。

    来到尚塘乡黑河村13岁的孙亮家,得知孩子父母双亡,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奶奶胃癌晚期病危中,爷爷在医院看护,只有孩子一人在家。小孙亮一言不发,那犹豫的眼神让大家心碎,大伙忙送上带来的各种礼物,希望让这个承受巨大压力的孩子能转移思维露出笑脸,临别大家叮嘱孩子保管好捐赠的助学金,注意安全。

    一村又一村,一户接一户,中午,大家依然在奔波行进。大伙早晨6点多就出门上路了,有的连早点也没吃,早饥肠辘辘,可谁也不喊累和饿,有的第一次下农村,走在骄阳下的田间村头,汗珠子直滚,可没有叫苦叫热。“我们跟这些孩子比差远了!”一位新志愿者感叹。

    负责联系的一位老师临时又推荐了一名十分贫困的孩子,大家不忍心辜负这位热心老师的希望,在尚塘乡安圩村找到了11岁的孙多瑜,多瑜姊妹4个,她是老大,奶奶和父母都智力低下,爷爷去世,全家7口靠多瑜当家照顾,十分不易,几位学生志愿者连连感叹自己和这些孩子差别太大。临时,大家又筹钱给孩子追加了资助款。

    回程中,大家再也没有了来时的欢笑,心理沉甸甸的,感慨着、商量着以后如何长期帮助更多的孩子。尤其是为这次活动提供大部分资助的爱妃玛丽摄影店的员工十分震撼,感慨这次体验才真正了解最底层多么需要、欢迎红十字会,红十字人的工作多么辛苦和认真,表示后续要加大资助。大家不知道下一站的回访还有多少的令人震撼和感动。

   “以前只在网上、电视上看到一些这方面的信息,不理解、不会用心关注,今天亲历收获的是太多的震动、感动、启迪和动力。”准大学生志愿者苏容海当天晚上用心写下了第一篇1000多字的实践活动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