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捐献心声,共谋捐遗事业

淮南市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之家畅谈捐遗

作者:淮南市红十字会来源:淮南市红十字会2022-02-19 15:06:37

    开春之际,近日,淮南市红十字会召开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之家座谈会,共话捐献心声,畅谈捐献心路,共谋推进捐献事业。安徽日报住淮南记者站负责人柏松进行了现场采访。

    当日春寒料峭,但淮南市红十字会的小会议室内却春意浓浓,大家欢聚一堂,开心畅谈。虽然他们只是淮南市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中的一小部分,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一家二人携手一同加入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有的是夫妻、有的是兄妹、有的是父子、有的是岳婿、有的是全家,其中年龄最大年近百岁,年龄最小的则是95后,有97岁高龄全省年龄最大的捐献志愿者,有全省年龄最小的捐献者夫妻。有的父母已实现捐献,子女延续父母的爱心和精神;有的配偶已捐献,另一半接力继续。

    “我们是共和国的第一代建设者,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贡献了一辈子,现在老了帮不上什么忙了,就把遗体捐献给国家吧!就当是再为国家的医学发展再出一份力。”同为50年代初支援淮南建设的老“高知”、满头白发的冯立林、王家琬老夫妻表达自己的心愿,他们夫妻为捐献事业奔走忙碌数十年,动员十余名亲朋好友和邻居加入捐遗,是最忠实最热心的老志愿者,安徽好人冯立林老人一提到捐献事业和志愿服务就激动不已。“我们是同行,为捐遗鼓与呼,是我们的责任,虽然我退下来了,但心没有退。捐献遗体器官宣传动员一定要让人们知道捐献的重要意义,我就是受到了‘解剖一个遗体胜过看一百个病人!’这位医学界的老朋友的话影响,人们从思想上认识到了捐献的重要就会乐于捐献了。”曾担任人民日报记者、安徽日报驻淮南记者站第一任负责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92岁的吴荣江老人对捐遗事业有独到的认识、见解和贡献,他不仅自己是捐献志愿者,还动员女婿女儿加入,更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多次撰文宣传捐遗事业。老人家见到采访自己的继任者柏松和这么多捐献者之家很是激动,本来心脏、血压和腿脚都不好、一冬天都没出过门的吴老不能来,可老人家搁不下还是强撑着来了,倒出自己的心声。“我也是50年代初淮南还没建市、支援淮南煤矿建设来的老知识分子,为国家为淮南建设贡献了一辈子,只要有用就为国家多做点有用的事。遗体器官捐献用处这么大,这么宝贵,烧了埋了多可惜,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我老伴几年前就捐掉了,在那边等着我,我俩是一起办的手续,我经常给红十字会说我死了第一个心意就是赶紧把我捐掉去陪老伴。”91岁高龄、开朗乐观的孙敬贤老人谈笑风生,像个老顽童。“我们都是普通人,一辈子没有为国家为别人做出什么大贡献,就想着到身后能捐出遗体,也算是为国家为社会做一点贡献了。妈妈在天堂也会高兴的。”淳朴的韦宁、韦峰俩兄妹平和地说。他们是已故中国好人、中国人道贡献奖获得者、曾是全国年龄最大的优秀红十字志愿者、市道德模范龚宗柔的儿女,他们像已经捐献了遗体器官的母亲一样在母亲走后早已一起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从小长辈就教育我们要行善积德,我爱人本就是医务工作者,我们一家都是志愿者,女儿更积极,她上高中就是红十字志愿者了,还带动了后面一大批亲朋好友家的孩子加入志愿者,她很乐意一并签了我们俩的捐献同意书。”李春朴实的话语透露着全家志愿者的心愿。宋店波、曲红梅夫妻说他们捐献遗体的意愿是受父亲的影响以及所在的市红十字会生命接力志愿服务队队员们的先进事迹的感染,自己在年幼困难的时候也得到过乡亲资助,现在希望自己能多做点奉献。陈海、姚勤夫妻今年1月刚办理捐献登记,谈到为什么要办理捐献,他们淡然地说就是想能够帮助别人,做件好事。他们也是市红十字会生命接力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陈海坚持常年献血,10年累计献血10000余毫升。贾晓峰说捐献遗体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帮助需要的人,为医学发展做一点贡献,谈不上什么高大上,很普通的事,人人都应该支持。“妈妈是我俩的榜样,我们继承她的事业。”全省最年轻的捐献小夫妻、已实现捐献的老志愿者朱方秀的儿子张道林和儿媳胡洋洋异口同声,这位95后的小夫妻当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母亲病逝、养老院几百位老人无人接管的重压,不仅接过了母亲的事业,一并登记捐献,还动员了养老院里的老人身后捐献,他们娘仨一同被评为安徽好人。……

    笑语阵阵,道不完大家的心声,大家纷纷为遗体器官捐献事业献计献策。这帮特殊的志愿者,虽然年龄不同、工作岗位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信念:奉献自己,造福他人。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