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没有奖牌,同样值得掌声

——记北京市红十字会救援服务中心冬奥会医疗保障团队

作者:中国红十字报来源:中国红十字报2022-02-28 15:54:54

■  京红

    冬奥赛场,来自世界各地的冰雪健儿全力拼搏。在赛场内外,还有一群人同样全神贯注,争分夺秒,时刻关注着赛场动态,他们是冬奥会医疗保障人员。

    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北京市红十字会救援服务中心冬奥医疗保障团队承担着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冰立方、首钢大跳台、首体花滑训练馆等多个赛场的直升机航空医疗保障任务,为运动员和赛会各参与方提供专业、快速、高效的医疗服务。

“我们每天都在路上”

    冬奥会主媒体中心每天要接待约5000至6000名来自世界各国的新闻工作者和持权转播商。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的媒体运行和新闻宣传的总部也设立于此。这里虽然没有激烈的比赛,但人员数量多、工作时间长,非急救保障任务重。

    国立龙是场馆协调员,除救护转运工作外,还负责和场馆医疗经理及医疗官的沟通协调。1月4日,救护车组进驻主媒体中心,大家分成3组,24小时轮班。接到任务、接上患者、送到医院、前往消杀点消杀、返回场馆,完成一次转运任务需要两个半小时。“我们每天都在路上。”国立龙笑着说。

    50多岁的刘卫廷是主媒体中心医护人员中年龄最大的成员。这位工作认真、经验丰富、待人热情的老大哥成了整个救护车组的主心骨,大家都称呼他“刘老师”。2月9日临近中午交班时,一名外籍人员突发心脏疾病,需要立即转运到医院,刘卫廷和同事们马上赶到现场。患者体重较重,搬运中,刘卫廷的腰间盘突出病症复发,他忍痛把病人送到医院。

    任务结束后,刘卫廷脸色苍白,汗水湿透了全身,已无法正常行走。卧床休息期间,他每天都会打电话指导现场工作,叮嘱大家要严格遵守场馆制度,做好保障工作。

“等我回来,我们举办婚礼”

    “对不起,我们的婚礼要推迟了。”确定参加冬奥会医疗保障任务后,吴传宇就作出推迟婚礼的决定。

    “好,冬奥保障任务更重要,我等你回来!”连婚纱照都没来得及拍,吴传宇就全身心投入到了冬奥保障工作中,制定方案、完善流程、采购物资、检修车辆,为赛时救护车组执行急救转运任务做好充分准备。

    1月23日,作为五棵松体育中心救护车保障组组长,吴传宇带领5车组31名保障人员正式进驻场馆。他始终坚守在一线,每天工作时间长达十五六个小时,累了困了就在驾驶室稍事休整。他跟爱人说:“等我回来,我们再举办一个盛大的婚礼!”

    杜勤锋医生的爱人怀孕快7个月了。接到任务后,他告别爱人,奔赴冬奥保障一线。他跟爱人说:“等任务结束,等我回来,我们一起迎接这个可爱的小生命。”

    五棵松体育中心救护车组里还有一位来自中国台湾的志愿者——黄士轩医生。他的任务是为闭环外的工作人员、观众提供医疗保障。春节期间,他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他说:“虽然不能进入场馆亲眼见证夺金时刻,但作为医疗志愿者,在场馆外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冬奥会作出贡献,同样是一种幸福。”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