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难“急先锋”凡人亦英雄

淮南市红十字志愿者王刚默默奉献从不言

作者:淮南市红十字会来源:淮南市红十字会2022-04-25 10:17:40

    3月29日以来,在淮南市奥体中心大规模核酸检测基地,每天清晨6时许,空旷静谧的偌大广场上,总能看到第一个到来的“红马甲”在到处检查、四处忙碌,他总是赶在别人到岗前,做好各项准备;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总是他披着夜色在仔细检查、打扫“战场”,他又是最后一个离开的身影。他就是淮南市红十字奥体中心大规模核酸检测基地抗疫志愿服务队的骨干队员王刚。

 基地里的“大憨哥”

    3月28日,在淮南市疫情防控紧要关头,按市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大规模核酸检测专班工作组要求,淮南市红十字会紧急组建了奥体中心大规模核酸检测基地抗疫志愿服务队。王刚看到红十字志愿者群里发布的消息,忙放下手头正在处理的事情,第一时间报名参战,连夜准备,29日一早就赶到基地报道。

    这里要为全省6个市支援淮南抗疫核酸检测团队和本市防疫人员共100多人的战斗团队提供工作和生活后勤保障服务,要日夜保供。服务工作十分繁重艰巨庞杂,要全天候日夜不间断,十分辛苦,而且有一定的风险。7名志愿者在这里是搬运工、仓管员、物料员、配送员、保洁员、消毒员、救护员、司机、基建工、修理工,还是“大白”们贴心的小卫士,要负责基地所有物资的接货、转运、搬卸、登记、核验、保管、发放、运送,环境消杀,废物清理,搭建帐篷、修理器具、检修电路,还要到五六公里远的高速路口接货转运,还有“大白”的基本生活等后勤服务,日夜保障,不仅工作任务艰巨,且责任重大。

    王刚身材不高,但敦实有力,忠厚勤快,他总是默默地抢着干最脏最重最累的活,他是几名队员中家住的离基地最近的一个,为了让别的队员少点辛苦,他就每天抢在前,一早到岗默不作声,穿上闷热的防护服,一个个工作舱前清理一袋袋废弃物,配好消毒液,背上沉重的喷雾器,地毯式地将基地广场、路面、工作舱周围、帐篷、垃圾桶、废弃物等,里里外外消毒好,一通下来,浑身湿透。脱下防护衣,湿透的衣服外套上志愿者马甲,又去卸货、搬运、送物。衣服汗湿了捂干,再湿透。他闲不住一刻,总是主动找活干,在几个工作舱前来回不停走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主动询问需要什么,发现哪里需要物料,就马上送上,不耽误一分钟。每天晚上他总是催着离家较远的队员先走,自己留下收场,直到全部“清场”,再检查一遍,他才放心离开,回到家已是凌晨,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是常态,每天要走五六万步,几十公里,大腿因长时间走路摩擦磨破了皮,他咬着牙不说,还是半夜回家偷偷处理时被家人无意发现。快一个月了,他没有休息半天。

    “我天天都心疼他,也训他,叫他少操点心,少干点,早走点,来晚点,可他就是不听!我真担心把他累垮了!他就是个大憨子!”队长李文菊又爱又责怪这个憨直又“不听话”的小老弟!

    王刚到基地服务的第一天,就发现防疫物资比较紧缺,当晚他连夜四处求援,悄悄从河南采购了价值13万余元的一批防护物资次日连夜运来准备谁也不说捐到急需的地方。3月30日晚10时许,在基地忙碌了一天的王刚还没下班,他时刻关注手机上传来的信息,队长李文菊发现一向只闷头干活不吭声的王刚有点不一样,老是瞅空背着人打电话。一再追问才知道,是因为给他运输采购物资的货车司机因交通管控询问相关通行办法。他一时无奈才告知了李文菊。李文菊立刻给红十字会汇报,希望帮助协商通行。

    “快到淮南高速口了。”“再怎么走,往哪去?”“到潘集了,货卸在哪?”“卸完了,交接完成了”……手机不停地响,王刚不停地沟通,直到当晚11时许,一车给家乡捐赠的物资安全顺利送到了。王刚心里一块石头才算落地。

    “这批防疫物资太及时、太需要、太感谢了!”潘集区红十字会半夜发来微信,请求转告这位不愿留名的志愿者的爱心捐赠!

    要不是因为疫情期间交通管控,无奈之下通过市红十字会协调运输问题,这事王刚仍会不为人知。

 

细心贴心的“小暖男”

    王刚的细致贴心暖心在基地的志愿者中出了名,别人想到的他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他也想到了。奥体核酸检测基地刚组建,紧急繁重的任务,牵头万绪的事情,缺的办公等小物件还比较多。王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想方设法抽空买来纸、笔、文件夹、文具盒、扎带、小刀等各种用品,方便工作。考虑到那么多人在这远离医院的地方日夜奋战,万一有点小伤小病的,不方便,他悄悄买来了各种常用药品。看到“大白”接打电话手机没个放处,他又瞅空买来了一打密封袋分送给他们,东西虽小,但解了医务人员的不少烦恼。4月初,淮南气温陡升,穿着防护服的“大白”连续工作数小时闷热难当,有的中暑了,队员们忙前忙后降温处理,王刚又想出好办法了,他到处托朋友找到做雪糕生意还有储备雪糕的,赶紧弄来200支给“大白”们随时降降温,此后每天一早就买来各种各样的雪糕放在冰柜里,晚上和队员们提前备好冻上冰块,“大白”们无不夸赞这个憨厚寡言又贴心暖心的“小暖男”。   

    他几乎每天都要让在家带着2个年幼孩子的爱人或托朋友设法帮助为基地购买各种工作、生活物品,贴上三百五百是常事,他从不说,悄悄拿来默默送掉。还常开着自己的车到高速口为基地接货运货或为基地接送工作人员。在基地服务的这一个月,他贴尽了自己公司去年一年的收入。

    “唉,他不听、也不说,太累太辛苦了、付出的太多了,你们劝劝他吧,我们讲了没用!上哪找这样的人啊!”队长李文菊常打电话给红十字会“告状”反映王刚的“问题”。

 

 乐捐成性的“陌生人”

    提起王刚的公益捐赠之路,李文菊早有耳闻,但她说不清楚,只是他们本来所在的红好人邦志愿服务队里大家在开展活动时得知款是王刚捐的,物又是王刚买的,到底他捐了多少、帮了多少人,他什么也不说。

    市红十字会只有从他爱人、也同为红十字志愿者的王丹凤那里“挖”。其实王丹凤也不清楚,王刚捐款捐物也是对她闭口不谈,王丹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不问。因受命红十字会委托的“任务”,乘着王刚洗澡的功夫,王丹凤解开了他手机里的秘密,除了2020年抗疫支援家乡潘集区捐款5000元外,手机里滚动着水滴筹、轻松筹等网页一页页捐款记录,从2016年起王刚就开始通过水滴筹、轻松筹等网络平台为各种各样的求助者不停地捐款,从2018年开始又不间断地在中国扶贫网上为全国各地各种扶贫项目捐款,几乎没有一天中断过,捐款额从100元起步,三百五百是常态,甚至上千元,王丹凤也很惊讶,她说她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些。4年多的时间里,王刚仅在中国扶贫网就保底捐款16万以上。至于王刚还在哪里捐过,捐了多少次,捐了多少钱,她也很无奈:“根本无法统计。以前的手机不在了,这个手机我都翻累了,也不想计算了。更不要问他,他不会说的。他爱做的事,叫他做吧,反正都是做的好事,我想这对孩子也是最好的教育和榜样。” “唉,我也明白了,怪不得这么多年看不到我们挣钱呢。”虽然有点惊讶,也不免有点心疼,但同样热心公益的王丹凤很能理解王刚,也一直支持着他。

    其实王刚并不是什么有钱的大老板。他和爱人都是潘集普通农家走出来的孩子,靠自己辛辛苦苦在外打工挣钱养家糊口,真正是白手起家的夫妻档,2017年夫妻俩才开了个小商贸公司,可这些年挣点钱几乎都被王刚捐掉了。家里房贷、车贷还没还清,两个已读书的孩子需要抚养,双方的父母都还在农村靠辛辛苦苦种地为生,公司的房租和各种费用,这两年因疫情对生意影响也很大,可赚多少王刚基本上就捐掉了差不多,只能维持家里基本生活。

    “他自己很节省,甚至抠门,就是对外慷慨不心疼。他就是这样的人吧。”王丹凤只能爱怜又无奈地说。

    这就是王刚,这个为了抗疫、为了别人可以付出一切的普通红十字志愿者。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