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红十字会在人道领域旗帜作用

——浅析新征程上红十字为什么这样“红”

作者:中国红十字报来源:中国红十字报2022-12-26 09:13:43

■  李林龙

    旗帜决定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的二十大的主题明确宣示了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十字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旗帜”,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各级红十字会必须全面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内涵实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持政治统领,锐意改革创新,狠抓提质增效,进一步增强红十字会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人道领域的旗帜作用。

    永葆“党旗红”的政治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

    红十字会是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红十字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红十字运动的政治原则,是中国红十字事业坚持正确发展方向的根本保证,是中国红十字组织有别于其他国家红十字组织的根本特点。

    只有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才能始终确保红十字事业正确政治方向。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的是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各级红十字会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十字事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教育和引导全系统党员干部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用党的政治建设统领红十字会各项工作,做到党的政治建设与各项业务紧密融合、相互促进,从而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政治要求贯穿到红十字会的各项工作中,把党的主张传达到人民群众心中,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及时向党反映,引导广大红十字会员、志愿者、工作者和所联系服务的人民群众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红十字队伍坚强战斗力。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是最可靠的领导力量。各级红十字会要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重大原则,持之以恒地抓好系统党组织建设,积极推动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将红十字会党的建设纳入党建工作总体布局,进一步加强市、县红十字会党组织建设,把红十字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团结服务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要抓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质量,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积极培树“五好红旗党支部”,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只有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才能始终保持红十字工作生机和活力。理论武装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使之变成科学的思想武器,指引正确思想方向、抵御不良思想倾向。各级红十字会要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始终坚持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增强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要认真落实“一学一报”、“第一议题”、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等制度,通过党组中心组示范引领学、党支部集中经常学、党员自觉主动学等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要加强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建设,不断深化学习措施,提升学习成效,进一步强化青年干部的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要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积极推进网上红十字会建设,确保红十字会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工作群等意识形态阵地守得住、管得好。

    突出“中国红”的独有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体现了我们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仰,对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红十字会是国际三大组织之一,中国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和开展民间外交的重要渠道,新征程上弘扬红十字精神,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依托中国红十字会生动实践,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主动服务积极融入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助力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只有同中华文化相结合,红十字精神才能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推进红十字精神与中国文化精神有机融合,发展中国特色的红十字文化,更易为社会大众所认同和接受。传承和弘扬红十字精神,必须坚定中华文化立场,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从中汲取文化养分,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不断丰富红十字文化内涵,坚定中国红十字会文化自信。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播,充分吸收和大力宣扬中国传统道德中与人为善、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慈善文化,用传统文化所倡导的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等理念,唤爱心、传美德、树新风,持续凝聚人道力量,汇聚社会爱心,激发新时代红十字会精神活力。

    只有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红十字精神才能更具凝聚力和引领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广大群众的价值取向、自觉行动,已逐渐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在全社会形成了强大精神支柱和基本道德规范。红十字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契合,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要自觉将红十字事业置于各级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之中统筹谋划发展,积极融入、主动服务发展大局,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更多红十字力量。要在开展“三救三献”等工作中,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人向上向善,积极营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大力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引导广大志愿者积极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带头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引导更多人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道德规范。

    只有同中国红十字事业生动实践相结合,红十字精神才能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红十字会作为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不仅要走到群众身边,更要走进群众心里。要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的人道需求作为红十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在人道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要找准定位,紧盯党政所需、群众所急、红会所能,主动融入生命救助、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青少年发展等实践中。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弘扬优良作风,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推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更好适应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依法治会,确保各项工作依法依规、严谨规范、高效运转、公开透明,让每一份爱心善意都及时得到落实。要积极推进在乡镇、街道、社区、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建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推动组织、阵地、工作有效覆盖、切实发挥作用。

    擦亮“人道红”的运动本色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战略部署,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红十字会作为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系统谋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红十字场景,推动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刻认识到社会公信力是红十字会动员社会力量、聚集社会资源、发展红十字事业的根基,是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动力,是红十字工作的生命线。

    只有提高人道资源动员能力,才能在凝聚人心汇聚人道力量中提升红十字会公信力。要积极探索红十字会参与第三次分配的途径和模式,精心设计一批能激发企业和公众爱心的筹资项目。要主动同国资委、人社、残联、妇联、工商联等部门对接,积极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要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意识,运用“互联网+”、网络众筹等现代技术手段进一步创新筹资模式,不断提高互联网筹资的比重。要建立捐赠人数据库,大力开展捐赠人表彰工作,用足用好公益捐赠税收优惠政策,营造愿捐、乐捐的浓厚氛围。

    只有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才能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提升红十字会公信力。要加强与应急管理、卫生健康、气象、水利等部门沟通对接,主动融入政府救灾救援体系,进一步完善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储备金制度。要加强红十字备灾救灾仓库建设,增加物资储备品类、扩大物资储备数量,提升应急救援能力。要加强红十字救援队伍日常训练,建立区域救援统筹协调机制,积极探索与社会救援队伍合作机制,提高红十字救援队伍组织化规范化水平。

    只有深入开展人道惠民行动,才能在增进民生福祉中提升红十字会公信力。要认真执行彩票公益金大病儿童救助项目,广泛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设计开展符合群众需求的不同层面的人道救助,让人道关怀惠及更多的困难家庭。要积极推进城乡社区“博爱家园”建设,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推动“博爱家园”项目向人居环境改善、基本服务均等化方向发展。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兴办康复、养老、医疗等非营利性实体。

    只有大力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才能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提升红十字会公信力。要探索实施救护培训教考分离,鼓励社会机构参与救护培训,科学谋划布局应急救护培训机构(基地)和考试机构。要探索“捐赠+购买”“租赁+购买”等模式,争取人社、交通、公安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快在公共场所配置救护一体机、急救箱、AED等应急救护设备,因地制宜建好用好景区红十字救护站等阵地。要提升重点行业、领域应急救护水平,大幅提升应急救护培训有效持证人数比例,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护培训社会影响力。

    只有深入实施生命关爱工程,才能在传递生命希望中提升红十字会公信力。要进一步完善无偿献血与造血干细胞捐献协同共进机制,扩大造血干细胞有效库容,提高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水平。要稳步提升遗体和人体器官(角膜)捐献规范化水平,对“三献”特别困难家庭实施救助,在全社会弘扬大爱无私的奉献精神。要加强“三献”志愿者队伍建设,突出做好宣传动员、依规操作、关怀激励三篇文章,指导和支持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器官捐献工作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开展活动并有机融合。

    只有建立和完善综合监督体系,才能在构建高效透明规范管理体制中提升红十字会公信力。要充分发挥监事会作用,采用实地检查、调研审计、电话回访等方式,加大监事会跟踪监督力度,构建法律监督、纪律监督、内部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综合监督格局,有效发挥“内生免疫力”作用。要充分发挥考核评估的“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加强正向激励,强化鞭策约束,精准运用考核结果。要聚焦风险防控,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持续做好预判和发现、防范和化解工作,把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底线。

(作者系河北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