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来就是干这一行的,天天面对着病人的生死,救死扶伤本就是我的天职。时隔15年,我还能有机会去挽救一名小患者的生命,是我的幸运。虽然正面临自己人生一次大考,但考试以后还有机会,患者的命只有这一次,什么也没有生命重要,我必须救她!”
没想到,杨怡曼,这位大大咧咧的90后年轻护士,面对舍弃自己晋升考试和丢下年幼的孩子,去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千里之外一名陌生的小患者的生命,是如此淡定和自然。2025年4月11日,她顽强地完成了挽救生命的使命。

青春韶华,为爱约定
时光回溯到2011年的5月8日,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刚成年不久,还在淮南联合大学读护理专业的杨怡曼利用周末和同学去逛街,她怎么也没想到这次的偶遇和一个小小举动能在十几年后挽救一个素不相识的鲜活生命。
那一天正巧是世界红十字日,淮南市红十字会正在华联商厦门前开展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采样活动,以纪念这个倡导人道博爱奉献的节日。路过的杨怡曼看到许多志愿者在忙碌,献血车前也围了不少人,医学生的敏感趋势她毫不迟疑来到献血车前,热情的志愿者向她介绍了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她没有犹豫爽快地填表、献血、留样。
其实杨怡曼对造血干细胞捐献挽救血液病患者的重要性早就感受深刻。她在读高中时一位同学就是患了白血病没有找到配型最后离开了这个世界,而另一个也是患白血病的同学因找到了配型而获救了,两个如花的生命因为一份配型的血样而天差地别。但那时候她还不知道怎么去留样、配型、捐献、救命。
“那次献血、留样也没有考虑太多,就是觉得,献血能救病人的命;要是能配上型捐献造血干细胞对那些找不到配型期盼了许久的病人太重要了!我是学医的,遇到了就去献。”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杨怡曼不以为然地说。
而她确实也想不到这一等就是快15年,而且还有如愿的机会。

白衣执念,生命为重
时光荏苒,转眼间快15年了。这些年杨怡曼的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她已成为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的一名护士,有了幸福的家庭和可爱的孩子,终日是繁忙的工作和家务,除了偶尔接到市红十字会的回访电话,再也没有什么其他消息,留取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的事情也渐渐被淡忘。
毕竟,造血干细胞捐献配型成功的几率极低,这么多年过去了,她认为自己可能是不会再有机会了。然而,命运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奇迹。2024年底,杨怡曼和家人正驾车行驶在途中,突然接到了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她当初留下的那份宝贵的血样,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了,征求她是否愿意继续后续的流程和捐献。
杨怡曼又惊又喜。在确认消息属实后,她也没有给身旁的爱人协商一句,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
一旁的爱人一脸疑惑,关切地询问,杨怡曼这才想起给爱人说明此事。
“你真的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吗?捐献会不会对你身体有伤害?你也不考虑考虑、商量商量,就这样答应了?”爱人不免有些担忧。
一项性格开朗、心胸较宽的杨怡曼还是不以为然而又坚定地安慰爱人:“没事,别担心!我学的、干的都是这行,清楚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没有什么伤害。能救人一命多好!”一项理解、支持她的爱人这一次依然选择了理解、支持。
后续的高分辨配型采样和体检,杨怡曼都是毫不迟疑利用下夜班的时间及时赶到定点医院完成相关流程。2025年3月杨怡曼的捐献通知下达了。
杨怡曼接到通知依然态度坚定如故。可是得知到合肥住院捐献和捐献后的休息要请两周的假,接踵的问题都来了。
一是她担心会影响工作。她所在的科室可是全院病人最多、最忙的科室,护士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三班倒,哪个班都是工作满满的,忙得马不停蹄。请这么长的假,给科室、给领导、给同事带来多大的麻烦?
而当科室领导、同事们得知她要去捐献救人的消息时,给她的是鼓励、赞扬和安慰,护士长更是给她极大的关心和支持,表示亲自给她顶班,还要提前给她调班,让她减轻工作,让她安心、轻松上阵,在繁忙的工作间隙,科室还给她举行了简短热烈的欢送会。这让杨怡曼十分感动,也放下了包袱。
可回到家第二个问题又来了,孩子怎么办,父母会不会反对?她的孩子才3岁,因双方父母身体都不好,住的也远,平时孩子一直都是他们夫妇自己带,虽然很忙,但没有给父母增加负担。可这一走,爱人上班、孩子要上幼儿园,孩子接送、照顾,他一个人怎么忙的开?即使把孩子送到父母那,也得提前送去适应。孩子从来没有离开过她。孩子......父母......杨怡曼思前想后。
杨怡曼的大家庭虽是普通人家,但父母一项都十分开明,对孩子不会有太多的干涉。自己是去救人一命的好事,父母应该不会阻拦。想到这,杨怡曼释然了。他利用清明孩子放假期间,特地把孩子送到父母家,让孩子早点适应离开她的生活,也向父母坦白了要去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父母虽然不了解捐献是怎么回事、也很担心她的身体,但也是依然选择尊重女儿的决定,并安慰她:“你自己决定的事你自己去做吧,我们会帮你带好孩子。”
临别,她趁着孩子不注意,悄悄不舍地离开了孩子。
而随后更不巧的是,她接到了要参加的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时间,考试结果直接关乎到她的职称晋级,对她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考试时间,是4月12日,而她的捐献时间是4月11日。捐献当天晚上才能赶回来,捐献后难免会有疲惫、虚弱、嗜睡的情况,可能会影响次日一早的考试发挥和结果。
一边是患者的生命危在旦夕,一边是自己的职业前途,在这个艰难的抉择面前,杨怡曼依然没有过多犹豫,毅然选择了捐献救人。
她坦然地说:“那边等着救命的毕竟是个宝贝孩子,自己的孩子受点委屈,晋级即使受到影响,但以后还有机会,可那个孩子救命只有这一次!什么也没救命重要,没啥好犹豫的。”

天使仁心,处处彰显
在日常工作中,杨怡曼同样是一位充满责任、爱心和温暖的白衣天使。她所在的神经内科,70多张病床几乎常年住满,护理工作的忙碌、辛苦可想而知。尤其是夜班,十几个小时,忙个不停,哪个环节,责任心、细心、耐心、爱心都不能缺失一点。平日性格开朗、豪爽、热情的杨怡曼不仅工作起来一丝不苟、风风火火,也把她的大度、热忱、善良发挥极致。住院的大都是回头的老年病人,需要更细心、周密的呵护,有时一句话说的方式都可能引起老年病人的敏感、误解。杨怡曼总是带着她那副灿烂温和的标志笑容出现在患者面前。她说,不管工作、生活中遇到什么,都不能把情绪带动患者面前,避免引起误会,影响患者治疗和医患关系,把老年患者当成“孩子”照顾。
有一次,科室收治了一名危重病人,由于情况紧急,家人未能及时赶到医院陪护。杨怡曼看到病人虚弱的样子,十分不忍。她主动利用休息时间,为病人买来热气腾腾的饭菜。考虑到病人无法自主进食,她又亲自一口一口地喂饭,劝导、安抚,十分体贴,让患者和后来赶到的家属感激不尽。
她说工作中最开心的事,是看到病人来时一脸的痛苦和愁眉不展,走时满脸的笑容和感激给你打招呼;最好的礼物是患者手写的感谢信。科室收到患者送的锦旗很多,但杨怡曼最看重的是一位自己精心护理的患者送来的一封亲笔书写的感谢信,这是患者发自心底对她工作的肯定、褒扬,也是她的心灵的慰藉和工作的动力。
2024年,医院争创三甲医院,除了日常的本职工作,还有许多额外任务,杨怡曼主动加班加点,精心准备各项资料。面对考核组的现场提问,她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对答如流,为医院争创三甲做出了突出贡献。
由于在工作中的各种优秀表现,杨怡曼获得了医院先进个人称号。


热血青春,最美春色
当谈到抛弃自己一切,要去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一位陌生患者的生命时,杨怡曼的眼中闪烁着热切的光芒,她笑盈盈地说:“能有机会挽救一条生命,是我的荣幸,何况是个孩子。如果还有第二次捐献救人的机会,我依然会去做。像我的榜样胡常引大姐学习。”“希望那个孩子尽快康复,回归正常的生活,拥抱美好的未来。”
杨怡曼住院备捐期间,一边忍受着注射造血干细胞捐献动员剂引起的不适反应,一边加紧复习迎考。还用心动情地给小患者写上一封母亲般关爱的鼓励信。
4月11日,杨怡曼在安徽省立了医院捐献了270毫升“生命种子”,这名普通的白衣天使以无私大爱浇灌北京一花季少年绽放生命之花,用热血青春为这个美丽的春天增添绚烂温暖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