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红十字国际学院《新时代加强高校红十字工作的协同机制及路径研究》课题组在省红十字会陪同下来我市进行课题调研。








当天,红十字国际学院客座研究员、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博士后文姚丽为主的调研组,首先来到安徽理工大学,围绕高校红十字工作的协同机制、高校与红十字会开展合作的思路、模式、路径及内容,工作的成效、难点及期望等课题内容进行座谈,尤其是结合实际,突出地方特色,重点对安徽理工大学红十字志愿服务、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应急救护培训、遗体捐献等工作进行座谈。特别是安徽理工大学介绍的校最突出、最有成效的特色亮点红十字工作——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深深吸引了文教授的关注和兴趣。该校积极支持,与市红十字会深度合作,校志愿者积极参与,采取特色鲜明的有效举措,学校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成效突出,成为安徽省造血干细胞捐献最多的高校,在全国名列前茅,还创造了多项全国先例,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青年报、央广网、光明网等重要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影响较大。文教授边听,边记录,边赞赏,边和大家交流。随后课题组参观了校红十字遗体捐献接受站,并就校内遗体捐献缅怀场所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设置提出了好的意见建议。





第二站,调研组来到淮南师范学院,参观了淮南好人馆。在好人馆内,文教授认真听着市红十字会副会长陈玉琴如数家珍地介绍,仔细观看着一幅幅展现淮南市红十字志愿者中的好人、模范等优秀典型的事迹、照片和视频,尤其是张宝等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文教授很是感动,甚至流下了热泪,对淮南市红十字会众多优秀志愿者的感人事迹以及红十字会用心用情、细致务实的工作和取得的显著成效大加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