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新闻动态 业务活动 信息公开 社会捐赠 学习园地 公众参与
一位普通农民的大爱星辰——淮南市第9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汪春雷的爱心历程
时间:2025-08-29 10:48:08     来源:淮南市红十字会     作者:淮南市红十字会

  “不管干啥,人活一辈子,不能只顾自己,总要活得有点意义,给自己留点做人的名声,给后人留一点值得提起的东西,最起码在别人眼里,得是个好人,这就够了。”这是一位普通农民汪春雷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的人生哲理。而他正是十余年来一直默默用平凡而非凡的行动证明着他的人生信条。连家人也不知道他竟然是“裸捐”的“三献”(献血、献造血干细胞和器官)志愿者,他用15年一连串爱的足迹,在平凡的生命轨迹上刻下了不平凡的印记。2025年8月26日,他又以捐“髓”救命为一位素不相识书不现实的患者送去重生的希望,他也成为淮南市第9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IMG_20250826_123444_1

  热血延续奉献路

  今年38岁的汪春雷是高新区三和镇土楼村一位普通的农民。个头不高,人也精瘦,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在他身上发生的一串串的非凡故事,并非凡人之举。

  汪春雷的爱心之路先从15年前的献血开始。2010年,23岁的汪春雷听一位医生好朋友介绍献血的意义,便开始献血了,至今没有中断,已经献血十余次,献全血4000多毫升,达到了全国无偿献血表彰的标准。

  2012年5月的一天,汪春雷路过献血屋,又自然地走进献血。一位志愿者热情地向他详细介绍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汪春雷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虽然以前也听说过捐献造血干细胞,但一直不知道怎么捐献,也不清楚配型几率那么低,有那么多患者,尤其是患白血病的孩子在等着造血干细胞捐献移植救命。这次既然遇到了,怎么能错过机会呢?他当即便留取了捐献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他一直希望,自己能有幸给某位患者配上,能救人一命。

  可时间一年年过去了,他除了偶尔接到红十字会回访的电话,再也没有其他消息。这几年,通过媒体报道,看到淮南捐献的越来越多,他不免有点遗憾。

  一晃13年过去了。2025年5月15日,一个寻常的日子,汪春雷却接到了一个不寻常的电话:市红十字会告知他,他的血样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征询他是否愿意捐献。汪春雷既惊喜又激动,终于等来了自己期望的消息。此后,他很快积极配合完成了高分辨配型采样和体检,期待着捐献时间的到来。

  可由于患者病情反复,捐献时间一直无法确定。汪春雷既着急担忧,又坚定等待。

  8月,终于等来了患者病情稳定,确定捐献时间的消息。汪春雷这下才安心。他提前做好捐献的准备。

511eac27a7a1aa9eadd09d9a28120e63

fd066c6f1b6dfce33d5c4111a7877043

  善行家风代代传

  汪春雷的义举善行并非偶然,这与他的家庭熏陶密不可分。他的父亲是一名退伍老兵,也是一位老党员,一生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在乡邻间威望很高,村里老少都很敬重他。父亲常常教导他:“做人要善,行事要端,家风要正,名声要好,多做对国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

  小时候,汪春雷经常看到父亲帮助邻里解决困难。谁家有红白喜事,父亲总是第一个到场帮忙;谁家遇到困难,父亲也会主动伸出援手。父亲的言传身教,在他心里种下了善良和担当的种子,也成就了他侠肝义胆的品行。

  2015年,父亲不幸患病去世,这让汪春雷深受打击。在父亲治疗期间,看着父亲遭受病痛的折磨,汪春雷心里无比难受。他常常想:“如果有人能救父亲一命,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可贵,患者的无奈,也更加坚定了要帮助他人的信念。他觉得,帮助别人,就是在延续父亲的精神,也是在弥补自己未能挽救父亲生命的遗憾。

  这些年,汪春雷无论在哪里、做什么,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和事,他都会像父亲一样挺身而出。

  2022年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大多数人都呆在家里,这也是最安全的。而汪春雷呆不住,他主动报名当志愿者,负责防控任务重、难度大的三和镇菜市场区域防控。汪春雷每天早早来到菜市场,协助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信息登记、核酸检测、防控宣传、维持秩序等,整天累得腰酸腿疼、口干舌燥,一天也未休息,坚持了一个多月。​

  2022年7月,在没有与家人商量的情况下,汪春雷又做出了一个外人难以想象和接受的决定:办理了器官捐献登记。

  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做这个决定时,他平静地说:“人总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如果我的器官能让别人重获新生,生命更有意义。”

  汪春雷不仅自己一直在延续父亲的正义善行,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给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在传承中成长,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他准备在儿子18岁生日的时候,带儿子去献血、留取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作为儿子的成人礼,让儿子把这个生命接力棒继续传递。听说市红十字会每年暑假都有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项目,他提前预订了待孩子高考后,就来参加志愿服务。

  这次捐“髓”救命,汪春雷特意告诉了才中考完的儿子,并让儿子去现场感受、见证他捐献的过程,他希望自己的行动能给孩子影响,坚定儿子的传承担当。

1-9c5f67f85a5b3525efd5793b0d7e55fe

2-a6f1ea3d711c86ccfdb3840bf42e068d

3-75929a8eb0886cc06b64d490c4c9e7b4

4-7ced35a63af33d37ecf3ae21c7f87039

96033d7e71835d54198414adfe9f71d9

  真情奉献护生命

  “家里安排好了,工作也安排好了,你们不用担心,我随叫随到,去完成捐献任务就行了!”这是捐献前,汪春雷见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第一句话。

  其实,哪一位捐献者临捐前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甚至阻力。而这一切,对于汪春雷来说,都不是问题,他认准的事一定会执着地坚持下去。

  得知他要去为一个千里之外的陌生病人捐献造血干细胞,身边的朋友关切地劝他慎重考虑:自己上有老下有小,要养家糊口,捐献会不会影响身体?但汪春雷却坚定自己的信念:“救人一命,不能放弃。”

  汪春雷曾带着孩子去看一部讲述一位患白血病小女孩不幸遭遇的电影。看后,小女儿懵懂地问他,自己会不会得白血病。孩子天真无邪的话深深刺痛他,他说,都是做父母的,谁家的孩子都是宝,如果大家都不愿去捐献,那么多等着救命的孩子怎么办,万一轮到自家的孩子又怎么办……每当提及此事,汪春雷都会哽咽。因此,他一遍遍给朋友们“洗脑”,动员他们能和自己一样,也去留取血样,加入捐献志愿者队伍。朋友被他的真情和执着打动。

  得知自己捐献的患者是一位大好年华的青年,汪春雷更是感慨:这是一家人的希望,我不救她,一个美好的生命、几个家庭的幸福就毁了。他特意讲给儿子听。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顺利完成捐献,他瞒着母亲和爱人,并与支持他的儿子约定,待他捐献结束后才告诉其他人,让他们看到一个健康快乐的他。

  汪春雷在做装修生意,这几年这一行本就不好做,为了保障捐献顺利,他不得不推掉难得的一些活。他去住院捐献这一走好几天的时间,怎么给家里交代?汪春雷煞费苦心地编好了一套善意的谎言,并且坚信地表示,绝对没问题。

  8月26日,经过一周的住院准备,汪春雷在安徽省立医院采集4个小时,捐出342毫升造血干细胞,完成生命的传递,再次用行动见证自己的人生信念。

  汪春雷总是说,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没身份、没地位,也没有钱,能救人一命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没啥值得提的。

  其实所谓高尚、伟大就是那些看似平凡却非凡的凡人善举。汪春雷,这位普通的农家汉子,却用不平凡的人生诠释着人间大爱、责任担当、优良家风与文化传承。

1-IMG_20250826_112305

IMG_20250826_104251

IMG_20250826_104833

IMG_20250826_121925

IMG20250826123603

  

 
友情链接: 中国红十字会    安徽省红十字会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安徽省红十字基金    淮南市人民政府    皖事通办
版权所有:淮南市红十字会
通信地址:洞山中路市财金大厦7楼 电话:0554-6866621 6866625 皖ICP备14008944号-3